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机电工程学院:“聚力”党建品牌
2025-07-08 10:30 点击数:

一、品牌内涵

2019年,机电工程学院党委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培育打造“聚力”党建工作品牌,即“聚思想力、聚组织力、聚创新力、聚行动力”,四力融合助推学院事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学院党委持续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着力推进“聚力党建2.0”建设。创新提出将党建工作实施机制与机械和能动学科中的基础“力”——强作用力、弱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动力有机融合,构建起党建引领学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体系。其中,“聚”彰显凝心铸魂、聚力赋能的政治优势,体现团结奋进的党建核心。“力”诠释力聚则强、协同致胜的学科特色,锻造创新驱动的学科动能。

二、特色做法

(一)聚强作用力: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

强作用力是“聚力”党建的根本动力,对应原子核中强相互作用的核心地位,象征党建对育人方向的坚定引领。学院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强作用力”为牵引,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目前有党员458人,其中教工党员141人,学生党员317人。通过系统化组织建设与机制创新,学院围绕教学、科研、服务、学生四大育人阵地,科学构建起21个特色党支部矩阵。学院设立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系等11个党支部围绕教学;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党支部围绕科研;办公室1个党支部围绕服务;本科生、研究生等8个学生党支部围绕学生;逐步形成21个党支部协同发力的“核聚变效应”。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打头阵、狠抓落实当先锋,以高质量党建服务保障高质量人才培养”,定期开展理论学习,逐步形成了“书记第一讲”、“书记讲专题党课”、“机械能动力、学出好成绩”、“机智”校友论坛、“青春榜样”等系列理论教育品牌活动,构建起“理论教育链式反应堆”,将党建引领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为锻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强核”人才注入澎湃动能。

(二)聚弱作用力:激活“组织科研、自由探索”创新动能

弱作用力是“聚力”党建的创新引擎,类比弱相互作用的微观调控功能,体现党组织在科研中“引导不主导、支持不干预”的柔性赋能。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科创报国”的理念,不断推动科研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组织化,实现13个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100%覆盖。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党内学习与业务研讨深度融合的“三个一”机制(每会必研一个党建主题、深析一个科研课题、形成一项创新成果)。“新能源材料与技术团队”党员先锋岗将党组织建设深度嵌入科技创新全链条、各环节,构建“政策研学+实践攻坚”双轮驱动机制,精准锚定国家战略目标与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学院深化“1+4+N”科创育人模式,打造系列特色品牌活动,“机电开讲啦”、“科创嘉年华”、“科创微课堂”等品牌矩阵,取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学术竞赛国家级银奖等标志性成果。

(三)聚万有引力:夯实“躬耕教坛、教书育人”师德根基

万有引力是“聚力”党建的价值纽带,象征师德师风对师生群体的凝聚作用,构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的育人引力场。学院党委积极发挥师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释放“头雁效应”对“群雁矩阵”的领航动能。学校首批教书育人党员先锋岗——“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团队创新构建“现象-问题-理论-实践-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专业模式,将金属热处理工艺与党性教育融合,开展“党员纪律性”专题研讨,组织党员师生赶赴生产线开展实践教学,在解决技术难题中锤炼政治品格。学院持续树立身边师德典范,强化师德感召力,形成“树典型-传精神-促发展”的良性循环。2人荣获2023年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付平教授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赵海霞教授荣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四)聚电磁动力:构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格局

电磁动力是“聚力”党建的系统动能,体现党建对科教资源整合的“磁场效应”,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动态转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学院依托“党建+科教”双轮驱动,打造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学院与特锐德、金麒麟等龙头企业共建“红色产学研基地”,围绕新能源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将企业生产线难题转化为师生科研课题。学院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获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0余项。其中,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团队研发的“节能型混炼技术”“短纤维挤出取向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在行业内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取得成效

近年来,在“聚力”党建工作品牌的引领下,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学院党委获评202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获批为首批“全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党支部入选山东省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系党支部荣获202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并获批首批“全校党建工作重点样板支部”创建单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批首批“全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2024年,学院获批各类基金和项目共79项,到账经费3000多万元。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SCI科研论文301篇,获批省专业特色学院1个,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1个,示范性实习基地2个。学院组织申报省市级各类平台,共获批山东省高性能橡胶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先进有机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省市级平台5个。

学院在2024年度学生工作考核中获评“2024年度学生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度学生工作考核优秀单位”、“2024年度学风建设优秀奖”、“2024年度心理工作优秀奖”、“2024年度征兵工作优秀奖”,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学术竞赛国家级银奖各1项、国家级铜奖共3项。(一审:朱政,二审:周韫涵,三审:杨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