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产教融合,拥抱新机遇,学院教学建设工作迎来良好开局。
2025是新聘期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学院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方面,获批诸多建设培育立项。
专业建设方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获批校级产教融合专业立项;机械工程专业获准开设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交叉学科英才班;机械工程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AI+”专业立项。
教材建设方面。《创新方法预测创新设计实践探究》《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第三版)》获准一流数字教材建设培育;《机械制造基础》《材料成型模具CAD/CAE/CAM技术》《人机工程学》《智能产品开发设计》获准产教融合教材建设培育;《PLC控制技术及应用》获准“人工智能+”教材建设培育。
课程建设方面。《机械制造基础》《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A》《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1》《理论力学B》《材料力学B》《过程设备设计》《传热学A》《制冷与空气调节技术》《机器人技术基础》《流体力学B》《产品设计A》《产品设计B》获准AI核心课建设培育;《数控与特种加工技术》《制冷原理与装置》《模具CAD/CAM技术》获准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培育。
《工程材料与机制基础》与机械总院集团云南分院,《智能测试技术》与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增材制造技术与应用》与青岛博瑞科三维制造有限公司和天津镭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认识实习》(过控)与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和青岛亿隆自动化不锈钢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获准开展行业企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入库前端称重检测模块系统设计》《基于码垛机器人的刚体运动学分析案例》《新能源汽车后视镜注塑模具设计》进入学校行业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库。
实验教学方面。学院获校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2项(秦楠、胡德栋),二等奖1项(焦冬梅),校实验教学改革二等奖1项(钱娟),能源动力学科虚拟仿真实验室获推荐参评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
以上教学建设项目数量较往年成倍增加,一方面体现了数智赋能带来的新机遇,给传统教学带来冲击,也为教学变革增加了开放公平的新赛道。另一方面,体现了校院两级人事制度改革以来,教师对实现新聘期岗位目标,振奋精神大干快上,时不我待的责任感。教学建设项目虽在培育建设阶段,相信以教师们的热情、主动、活力、专业,未来定能圆满完成建设任务,让全院师生受益。也希望在上述项目负责人的示范带头下,有更多的教师投身教研,踊跃参与,同心协力,让机电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